每到季節交替之際,例如秋冬氣溫變化急遽驟降之時,門診中感冒、鼻過敏,皮膚乾癢,體質偏寒四肢冰冷的患者就必定準時來報到。
尤其近一個星期連續不斷的下雨,寒風中帶著濕透的空氣,使得原本就有過敏體質的患者,表現在呼吸道、皮膚上的病變更加的明顯了。
因全身發癢而無法安眠、甚至乾癢難耐到抓破皮流血,破壞皮膚健康及美觀可說是”冬季癢”最惱人的地方。
人體皮膚有許多汗腺及皮脂腺,滋潤的皮膚需要藉由其適度分泌汗液及油脂來保持。若氣溫驟降則易造成表脾血管收縮使局部血液循環變差,汗腺及皮脂腺分泌也跟這減少,皮膚也就變得較乾燥。
這時若想要藉由洗熱水澡舒緩皮膚乾癢,則反而會洗去皮膚正常油脂的保護膜,使”冬季癢”的症狀惡化,不得不慎加注意!
皮膚搔癢是常見的病症,現代醫學認為與皮膚的老化、皮脂腺萎縮分泌減少或過度清洗導致表皮角質層中的水分減少有關。
臨床上老年病患較多,但也有因生活作息不規律、熬夜、吃燥熱食物、免疫力下將等因素使得病患有年輕化的傾向。
中醫在治療皮膚搔癢講究內外兼治。皮膚搔癢屬風症,臨床上又可依患者症狀辨別偏屬於氣血虧虛或陰虛生燥。許多人雖有不過度清潔皮膚角質、不洗過熱水澡的觀念,也會多塗抹乳液加強保濕,但是若沒有從體內調整,光是靠外在塗抹實際上並不能達到理想止癢效果。
事實上,中醫治療若能對症下藥,效果明顯平均在一星期內就可改善。依症狀嚴重程度療效雖有差異,但通常持續治療1~2個月都能有明顯效果。
當然,不得不提醒病患本身的配合也是絕對需要的。冬季癢患者應該禁止過度進補、少吃薑母鴨、麻辣燙、炸烤等食物。洗澡後可塗抹成分較天然的乳液或有修護細胞、抗氧作用的杏仁油、維他命E油加強皮膚的抵抗力。
本來秋冬天氣就偏乾燥,而中醫認為”肺主皮毛”。平日也可以試試以食療方式來保健滋潤皮膚,讓肌膚水嫩、杜絕乾癢!
1. 雙糖杏仁飲:
杏仁20公克,牛乳500毫升,蜂蜜、白糖適量。將杏仁研為細末,與牛乳混勻,煮沸後,加入適量白糖及蜂蜜飲用攪拌均勻趁熱飲用。
2.百合銀耳湯:
百合2克,銀耳10g。將百合洗淨用水浸泡一個小時。銀耳用熱水浸軟。將銀耳、百合瀝乾水取出一起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的水,熬煮一個小時,最後加入適量冰糖即可。